|
关于鱼苗的放养方式各地重庆鱼苗都有适合当地特点的普通鲤鱼放养模式,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1) 集约化养殖模式:我国北方鲤鱼集约化养殖模式为:主要鲤鱼放养标准为50~100g,亩放养量为1500~2000只;鲢鱼、鳙鱼和主养鲤鱼的比例为(1:3)~(1:4),放养规格为100~250g;50每亩养殖草鱼~100g,规格为100~150g,该模式中鲤鱼池塘大小为750~1000g,鲢鱼和鳙鱼的池塘大小为500~1000g,每亩池塘可产1068~1900kg(成活率95%)。综上所述,鲤鱼的高产集约化养殖模式,从经济学角度和充分发挥水资源潜力的角度出发,还必须混养其他混养鱼类。 (2) 多种鱼类混养轮作 (3) 库存模式1的设计原则。 1)每种放养方式以1~2种鱼类为主要养殖鱼类,其他混养鱼类应适当搭配。 2)为了充分利用饵料,提高池塘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滤食性鱼和非滤食性鱼的比例应适当。当亩产500-1000公斤时,前者与后者之比为(55-60):(40-45)。 3)中上层与底层鱼类的比例一般为(40~45):(30~35)。 4)采用“老鱼小、鱼嘴大”的放养方式,可以减少放养量,充分发挥鱼类的生产潜力,缩短养殖周期,提高鱼类产量。 5)鲤鱼、鲫鱼、大鲵的生产潜力较大,放养规格间距较小。统计分析表明,净收益率的增长与库存尾数有关。因此,如果出口规格允许,尾数可以相应增加。 6)在相同的放养量下,可进行多种多样的混养(包括同一品种的不同规格),系统灵活性强,缓冲容量大,互补效果好,稳定性高,产量高。 7)放养密度应根据当地粮肥供应、池塘条件、鱼种条件、水质状况、渔机配套圆捕放流情况及管理情况确定。 8)为了使商品鱼均衡上市,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应提供足够的大型鱼种,以便在生长期进行早期放养和轮作。为了使鱼类负荷保持在最佳状态,应提前轮作季节,增加轮作次数。 9)鱼种规模化是解决鱼种可食性问题的重要措施。池塘中的鱼的大小应与年初放养量相似,数量应等于或略大于年初的放养量。
上一篇鱼苗收获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下一篇提高鱼苗抗病性的有效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