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除了南方部分地区温度比较高,其余地区还处在冬季,尤其是中东部地区受这一波冷空气影响,持续的阴雨低温天气,让人非常难受。今年会不会有倒春寒的天气?不好说,这样的异常天气没办法预测,只能提前做好的防范工作,尤其是一些已经放苗了的塘口更要注意,如果碰上了倒春寒天气,鱼苗养殖户又没有做好的防范措施,很容易导致这一个养殖周期非常麻烦。,春季,向都是万物复苏的时节,但这往往也是病害多发的高峰期之一。随着气温升高,池塘里鱼类活动能力增强,代谢加快,池塘各项水质指标也随着天气和水温的变化而变化。而且,今年华中华东地区很多池塘的成鱼没有销售,部分池塘中补充了鱼种,池塘的水体氮磷负荷增大,各项水质指标不稳定,水质恶化、鱼类病害的隐患加大,所以初春时节鱼塘管理要不可懈怠。,开春气温尚低,降雨增多,首要任务是防寒防雨:加高水位,保持在2米以上,加固塘基,提高池塘保水能力;经常检修防寒棚,气温回升后或中午前后可揭开棚盖,以利通风透气增加溶氧;于上风处搭防风障,防止冷风直接吹袭池塘;围养水葫芦,阻止塘水上下对流,推迟塘底降温的时间。,低温时不宜捕鱼,网捕时鱼群被迫剧烈活动,增加其体力消耗,加快其体质下降;有些品种的鱼如罗非鱼会于水底集群以相互取暖,捕鱼时会使鱼群受惊散开,造成冻伤。,寒潮天气雨水比塘水温度低且偏酸性,故要在鱼塘的四周挖一条深0.5米、宽0.7米的排水沟,方便及时排除雨水,防止塘内温度和酸碱度进一步降低。,入冬时水温下降,致病菌的致病性降低,鱼病减少, 重庆水产养殖户减少或不再采取防病措施,致使致病菌存活于鱼体内或水体中。越冬期间致病菌长时间慢速繁殖,并在入春后水温回升期繁殖速度加快,数量陡增,致病力增强,危害增加,再加上越冬后鱼体体质下降,鱼病发生增多。,开春碰上气候不稳定的时候,降雨量增多,淡水养殖鱼类的水霉病、爱德华氏病和纤毛虫病等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将会升高,要对越冬池实行消毒。,春季低温阴雨和忽冷忽热的天气导致池塘内的藻类大量死亡,水体溶氧减少,水中有益菌群活性降低,水色变黑。水质的恶化造成塘鱼浮头,甚至死亡。遇到上述情况应及时换新水(换水15-35厘米为佳),并将生石灰(每亩7-10千克)稀释后的澄清液全塘泼洒,以消毒、凝集悬浮物和适当平衡酸碱性,完善水质。水温较低时施用水质改良剂要适当加大用量并给水体增氧。,另一方面,浮游植物的生长跟不上浮游动物的繁殖速度,被大量吃掉,致使原青褐色的塘水变清变透。其对策是:及时注入新水或施用增氧剂,以增加水中溶氧;每亩水深1米用晶体敌百虫0.1-0.15千克兑水泼洒;追施发酵过的有机肥或其他提升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制剂。,除以上措施外,还要注意随气温变化适时、适量投饵,并添加免疫增强剂和定期投喂药饵,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御寒能力。此外,要及时捞出冻伤、冻死的鱼防止水质被污染。, ,